成都创新互联网站制作重庆分公司

为什么融合基础设施是云的未来?

这些平台的创建的目标是能够建立一个处理IT消费化,大数据和万物互联等新趋势的新系统。 最重要的是,融合基础设施旨在统一强大的数据中心资源,为业务能够达到新的经济水平做出努力。重要的是看到我们在数据交付、连接到数据中心的新设备类型以及如何影响您的业务时的进展。

我们提供的服务有:网站制作、成都做网站、微信公众号开发、网站优化、网站认证、祁东ssl等。为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解决了网站和推广的问题。提供周到的售前咨询和贴心的售后服务,是有科学管理、有技术的祁东网站制作公司

最近的“思科全球云指数报告”中提到:

· 在全球范围内,由IoE设备创建的数据到2018年将达到每年403 ZB(每月33.6 ZB),高于2013年每年113.4 ZB(每月9.4 ZB)。

· 在全球范围内,由IoE设备创建的数据将比终端用户设备传输到数据中心的数据量高出277倍,到2018年将高出数据中心总流量的47倍。

· 到2018年,53%(20亿)的消费者互联网用户将使用个人云存储,而2013年则为38%(9.22亿用户)。

· 到2018年,53%(20亿)的消费者互联网用户将使用个人云存储,而2013年则为38%(9.22亿用户)。

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 - 融合系统是非常强大的平台,真正把变革风暴带到了这个行业。 借助内置自动化,高密度体系结构和高性能机箱融合系统,可以帮助构建非常强大的云和存储环境。 这个想法是创造无与伦比的密度,并允许尽可能有效地提供资源。

此外,行业趋势显示,融合系统采用的步伐将只会继续增长。 根据Gartner最近的一份报告,到2019年,超融合集成系统将占整个集成系统市场收入的35%以上。这使得它成为当今行业中发展最快和最有价值的技术领域之一。

问题是接下来是什么? 该行业将如何应对这样的趋势? 我们已经看到许多新型设备和应用需要从现代数据中心获得资源。 所有这些意味着数据中心机架需要更高的功率,更多的用户以及更多的物联网场景。 企业、组织将如何直接主动控制资源利用率,同时仍然优化最终用户体验? 融合的基础设施未来无视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您的数据中心是否已经做好准备?

让我们来看几个关键点,帮助您的数据中心(和您的业务)一起迎接新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 这实际上不像传统机架和服务器配置。 你真为的开始将大型基础架构组件合并为一个强大的管理堆栈网络,做好准备?计算,存储和管理部署在一个架构中,可降低复杂性并提高整体效率。 这些并不是独立的设备。

相反,他们之间能够融洽的互相协调工作,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动态的工作量。 您需要了解这些类型的差异,影响业务的地方,以及如何最好地利用这些数据中心设计方面的进步。 考虑到这一点 - 看看你现有的数据中心,机架是否设计合理,能否处理融合设施? 电力需求能否满足应用? 冷却系统如何?

理解与融合有关的核心差异,并将此应用在数据中心设计。 不要只是单纯的把融合的基础架构放到现有的数据中心,但此数据中心却不是为融合架构而准备。如果是这种情况,会为企业、组织带来更多麻烦。

· 为此做好运营管理的准备。逻辑和物理管理是必须的。 DCIM工具与工作负载,虚拟机管理程序甚至融合管理工具一样重要。 它能为数据中心提供主动管理整个业务,为您创造强大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 您需要直接了解您的生态系统的环境,工作负载和物理数据中心方面。

这有助于控制用户体验,工作负载交付和环境效率。良好的管理有助于将数据中心的操作与底层硬件集成以及它所托管的工作负载。

· 评估环境,并知道如何设计,降低能耗。 如何部署冷却系统,节约能耗? 也许你需要重新设计你的电力标准。或者,您可能需要为您的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部署更好的机架配置。 许多企业、组织借此机会退后一步,看看他们的数据中心到底运行如何?运行效率高吗?是否有可以改善的地方?

融合基础架构为准备部署这种类型的环境的业务和数据中心提供了巨大的好处。 花些时间评估自己的业务和IT系统,看看哪里可以提高能效。

融合基础设施的概念已经出现了一段时间。 这是一个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平面下的资源的想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的差异是这些资源的力量,它们的部署方式,对业务的影响以及它们支持的工作负载的类型。 现代融合重新定义了数据中心设计,并帮助企业变得更加敏捷。

然而,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种融合架构的价值,你将无法真正地影响业务。确保在业务优化的同时创造环境效益。 如此这样,在你创建敏捷环境的同时,为下一代融合架构设施提供基础环境。


本文标题:为什么融合基础设施是云的未来?
网站网址:http://cxhlcq.com/article/ccgdh.html

其他资讯

在线咨询

微信咨询

电话咨询

028-86922220(工作日)

18980820575(7×24)

提交需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