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资本侦探原创,作者李婷婷。
三年前,在在线教育赛道里折戟沉沙的玩家大概很难预料到,仅仅几年过去,在线教育就会重新站上风口,并且在疫情的催化之下,提速前进。
自移动互联网兴起以来,创投力量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在线教育未来的探索,原因不难理解:教育是刚需,而只要互联网能够助力教育实现在线化、规模化,行业集中度会得到极大提高,这意味着一个价值千亿美金的赛道。
更重要的是,在线教育的模式一旦走通,将极大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问题,也就是说,在线教育不但商业前景可观,社会价值同样巨大——能将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高度统一的行业,委实不多,因此,在线教育自然受人追捧。
过去几年,在线教育玩家们凭借潜心打磨的产品,从低谷中走出,并逐渐重回风口。疫情之下,在线教育提速起飞,但高速发展也让一些问题被放大暴露。
随着各大教育机构暑期大战打响,家长群中最常讨论的话题变成了哪个平台的网课效果最好。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家长对此的态度尤为谨慎,而在暑期将至,疫情仍未彻底结束的档口,在线教育大概率仍会成为主流选择。
在纷繁复杂的选择面前,挑选一个教学效果最好的平台成为许多家长的刚需,当下,已经有不少专门做在线课程测评的团队,对课程做细致的拆分对比。
课程测评团队的存在,反映出的是在线教育教学产品设计各异、良莠不齐的现状。从需求层面回归商业化侧来看,在大量需求涌入的同时,行业更加透明化,基于课程质量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因此,面对热潮,从业者更应冷静对待:行业远未到可以举杯庆功的时候,疫情红利期后是紧随而来的排位赛,用户对教育质量的高标准要求决定了这个行业的马太效应非常明显,也意味着残酷的优胜劣汰。
在新的发展趋势下,在线教育玩家们想在牌局上留到最后,到底该拼什么?
个性化与标准化的矛盾
在一众互联网细分赛道中,在线教育是一个颇为特别的存在:首先,在线教育的本质仍是服务教研教学;而这同时决定了在线教育对互联网产品技术能力的要求只会更高。
结合教育和在线两大关键元素,可以将在线教育的竞争维度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获客;流量转化;教研教学水平(即产品竞争力);规模化能力。
有用户、能付费,一个互联网产品才能正常运转并实现良性循环、扩大规模,因此获客和流量转化的重要性无需赘述。而获客、流量转化的背后实际考验的是平台的产品竞争力,于在线教育行业而言,这一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就是教研教学水平。
也就是说,对于在线教育行业而言,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家长的认可,实现获客与流量转化,最终考验的仍然是教研教学能力。
教研教学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平台必须围绕教育钻研、打磨、长期沉淀。回顾在线教育从资本宠儿到泡沫磨灭,再到现在重新成为大热风口的过程,起起落落的背后本质,就是对教育本身的忽视与回归。
2014年时,随着YY推出100教育,用互联网颠覆传统教育行业的呼声高涨,一年内超44亿人民币的资本涌入赛道,但却始终没有一家成功破局的企业出现。仅在一年后,100教育高管动荡、营收令人失望,“小龙女”龚海燕先后三次创业接连失败,资本随之退潮。
龚海燕在那好网上线发布会上
在此后的蛰伏期,在线教育机构耐心打磨产品,网易有道、猿辅导、VIPKID等优质平台涌现,在线教育找到了“慢发展的教育”与“快发展的互联网”之间的微妙平衡,实现良性循环。2019年,在线教育在市场惊讶的眼光中开启了高举高打的竞争期,而在今年年初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后,意外进入更加高速的发展阶段,乘势起飞。
过去几年资本密集涌入在线教育头部玩家的表现,已经侧面说明行业模式基本走通,也正因如此,此前行业讨论的重点始终围绕加大市场投入、获客。
但困扰行业发展的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其中,教研教学水平、线上教学效果依然是全行业大力投入的重点,这两个挑战是否能够得到化解,最终关乎的是行业能否突破规模化瓶颈的问题。
线上场景中,可以通过提升每一堂课容纳的学生数量,来优化盈利模型,但大班教学势必会削弱教学效果;一对一课程或小班教学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又对企业造成了盈利压力。网易有道CEO周枫将这一问题归纳为个性化学习和标准化教学的张力。
在行业跃迁的过程中,双师制是一大进步:主讲老师直播授课,辅导老师督学、答疑的模式,帮助行业克服了名师存在的局限,放大了名师的辐射范围,同时提升了在线教育的教学水平。
然而尽管有进步,双师制依旧无法有效解决个性化学习与标准化教学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辅导老师的辅导能力存在局限;另一方面,无论课上课下,只依靠老师个人能力,在大班环境中依旧很难落实因材施教。
对于这个矛盾,行业当前的主流解决办法是继续在人力上下功夫,即配置更多的辅导老师,但这又落回了行业最初的矛盾点上:提高教师配置比例后,在线教育的规模化优势被压缩,机构盈利能力承压。换句话说,双师制解决了行业的规模化问题,但双师制依然存在规模化瓶颈。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而言,线上线下学习的区别在于,远程教育所体现出的弱场景感与弱监督性,教师数量可以一定程度上加强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但无法根本消除“远程”带来的影响,也就无法保证教学效果。
在优化教育模式这条路上遇到瓶颈后,行业玩家们将目光投向了技术侧:无论是从商业角度还是教育角度出发,要保证在线学习的效果,根本要义仍旧是研发、打磨出适合在线学习的课程产品,消弭线上线下的差距。
围绕这一核心,目前的在线教育玩家正在进行竞备赛。
外显上,各在线教育机构的战略仍旧聚焦在名师、流量、品牌层面。名师和流量是在线教育机构长久以来的争夺重点,前者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后者为获客提供基础。
今年,在线教育机构的战争在品牌层面也打响了。4月份,网易有道精品课和作业帮先后宣布签约郎平及中国女排做代言人,一个签冠军教练,一个签冠军球队,在品宣层面争锋相对,也标志着在线教育竞争的白热化。
但核心层面,各家机构实质上都在修炼内功,打磨教研教学能力。具体来看,主要玩家们发力方向存在细微差异:
有道精品课的重点放在了课堂上,从现有双师模式上升级,增加智能化的机器辅助互动环节,打造名师互动大班。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在2019年的一次演讲中表示,好未来的AI双师课堂,已经能够做到“千班千面”。今年5月份,好未来还任命了新任CTO田密,侧面表现出,好未来的发力方向是线上教育的基础设施的升级。作业帮表示其形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教育”的模式,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偏好和学习能力建模,了解学生学力和学业差异,从而为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服务。猿辅导创始李勇则在2017年时透露:“其实你要获得规模化的利润是不难的。就看你要为未来投入多少。如果说大家不考虑未来的话,不考虑扩大规模,或者不考虑技术的投入,确实还是容易的。”
各家方向存在细微差别,但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教研教学能力,已成为在线教育行业的共识。
从加码技术的共识可以看出,在表层的品牌、获客大战背后,行业竞争实质上已经进入深水区,这意味着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升级,将尤为考验各家的产品技术能力。
而谁能在新的竞争阶段突破现有局限,谁就将定义行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用技术打磨教育可行吗?
在回答技术能为行业带来什么改变之前,需要明确的一个前提是,在在线教育赛道,技术是重要工具,但教育仍是核心,即决定胜负的不会是技术水平的高低,而是如何将技术与教研教学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究竟如何评价又受何影响?周枫引用了著名心理学家Bloom的一个理论来解释决定教学效果的因素:
认知准备状态:学生的既有知识、技能;情感准备状态:学生的学习动机程度;教学策略与质量:教学在多大程度上适应于这个学生?
也就是说,在学生既有知识、技能一定的情况下,要优化教学效果,就需要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采用最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手段——这凸显了因材施教和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这一逻辑下,优化在线教育教学效果,进而突破行业规模化瓶颈的关键,就在于因材施教和课程教学设计。
在堆人力已无法有效解决现有瓶颈的背景下,向技术要解决之道成为可行路径。也因此,技术基因浓厚,同时不断加码教研教学的有道,选择跳出价格战等行业主流比拼方式,将探索重点放在了对线上教学产品的创新和重构上。
围绕因材施教和课程教学设计这两个关键点,周枫给出的解法是:互动。
为了解决个性化学习和标准化教学的矛盾,周枫定义下的互动没有局限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基于网易本身的技术基因,网易有道精品课的设计了更集约化、高效率的互动手段,包括交互设计、自动化判题、操作系统无缝切换等等。
从效果上看,互动课程的显性优势是能得到更准确的教学反馈。
在真实的线下课堂上,老师通常可以通过学生眼神、表情的反馈,判断学生的理解程度;而在线上,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更为间接,要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程度较为困难,只能依赖于学生的主动反馈。这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通过题目测试是一个好方法,但在远程大班教学中,仅依靠人力挨个检查题目完成情况并不现实,要获取及时的教学效果反馈,需要相应的技术能力支持。
对此,网易有道在产品技术层面做了系列尝试。
比如说,在立体图形的教授过程中,在老师讲解之后增加了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观察环节以及互动评测题目。通过一系列的结构化互动题,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有了更精细的洞察,以便灵活调整后续教学层次和节奏。
在实操性课程中,互动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比如图形编程课中,在结束知识点详解后,网易有道精品课平台会让学生无缝切换至编程操作系统,以由浅入深的闯关模式,让学生完成阶段教学后的个性化实战演练,并在每个关卡都实时自动评分,量化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这样的技术优势还可以延伸至课后,如英语作文智能批改功能、英语口语智能纠音功能,这些智能化辅助手段,大大缓解了教师的压力,也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细致、公平、准确的课后辅导与作业评估。
将上述课上、课后的解题过程、测评分数相整合后,就可以得到一张清晰的学员画像。网易有道的智能笔起到的就是这一作用,记录学生通过智能笔作答的所有内容,将结构化数据存入数据中台,教师通过调取、查看每个学生的情况,能更准确地掌控学生在课程中的成长过程。
智能笔答题在课堂中上台的图示 来源:公众号“周枫”
准确的教学反馈,为在线规模化教学中所面临的核心困境——因材施教的标准化——提供了突破口。在互动过程中,利用技术手段掌握的学生行为习惯及学习效果,进行相应分析,并结合具体的教研教学体系,就可以找到线上大班教学环境下因材施教的解法。
要明确的是,这不会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技术对教育的打磨是需要耐心的,也会经历试错。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慢发展的行业,若一味追求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忽略教学本质,只会将行业再次引入歧途,重演2015年在线教育神话破灭的故事。
但只要突破瓶颈,成功做到将教育与技术真正结合的“匠人”,就将享受到丰厚的行业红利。
在在线教育的风口竞赛中,网易有道并不是最先入局的玩家。但是基于网易有道团队的互联网技术背景,以及网易自身的价值观和产品方法论,网易有道之于整个行业的意义有独到之处。
尤为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脱胎于网易的有道,身上有着浓厚的网易文化烙印。
一众互联网巨头中,网易始终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从最早的门户,到后来的游戏,再到当下的音乐、严选等业务,网易很少会在风口最盛的时候进入某一赛道。在中国互联网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通常来讲,后发往往意味着错失良机,但网易却多次实现后发制人,这背后与网易的产品方法论息息相关。
耐心打磨产品是网易系的一个特点,而打磨产品的前提是从用户需求出发,基于这两点,网易逐渐形成了不盲从、不随波逐流的方法论,而在沉下心打磨产品的同时,网易也逐渐积累了定义好产品的能力。
事实上,当下正处于网易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网易将于6月11日正式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网易创始人丁磊在日前发布了网易上市二十年来首封致股东信。信中,丁磊再次梳理了网易的核心价值观:热爱、用户导向、创新创造、协作。
在一脉相承的方法论及价值观的指引下,网易手中诞生了以精良的日系画风取胜的《阴阳师》、以推荐功能及社区氛围取胜的云音乐。从网易有道的打法中,也能够看出网易系产品共同的产品力,在教育业务上,这样的特质尤为难得。
回到整个赛道来看,在线教育正当风口,行业竞争也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而要实现更大突破,行业必须在产品层面做出更大的创新。
对于任何公司而言,遇到红利期是运气,而将看似偶然的运气变成必然的能力,背后考验的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长期发展中,网易已经有深厚沉淀。而在在线教育赛道,网易有道会否重演网易系后发制人的故事,将是行业接下来尤为值得关注的方向。
当前文章:重回风口后的在线教育,到底应该拼什么?
网页URL:http://cxhlcq.com/article/cgijsj.html